本土確診降溫 陳時中宣布改採二級警戒
國內疫情漸趨穩定,不明感染源病例數也減少許多,加上全台疫苗覆蓋率已達24.94%,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3日正式宣布,7月27日起降至二級警戒。不過,除了飲食之外,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、執行實聯制,並保持社交距離;營業或公共場所則須進行人流或總量管制。指揮中心強調,在考量他國的防疫經驗後,國內調降警戒標準會緩步實施,國人也要遵從相關指引,嚴守得來不易的成果。
二級警戒規定:室外活動增至100人 開放婚宴但不得逐桌敬酒
相較三級警戒時,室內集會活動上限5人,室外上限10人;降至二級後,室內集會活動上限增至50人,室外也增至100人。二級警戒後,漁港、室內外運動場館、會議室、幼兒園、補習班等場所,可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開放。普渡、公祭、婚宴也開放舉行,但須留意,普渡和公祭仍應遵照防疫規範,婚宴則禁止逐桌敬酒。
此外,民眾可在遵守防疫(如隔板、梅花座)的前提,於超商及賣場的內用區用餐;其他餐飲業若有適當防疫措施,也可以開放內用。娃娃機行業,營業時間內若有專人管理得以開放。美容美體、民俗療法或按摩業,可採預約制,但禁止進行需脫下口罩的項目(如臉部按摩)。至於酒店、KTV、遊樂場、桌遊館、K書中心及游泳池等,維持關閉狀態。關於各場所及各行業別降級管制作為的細節,可參考Yahoo奇摩新聞中央疫情即時更新相關圖卡。
儘管指揮中心23日已宣布放寬餐飲內用的限制,但考量雙北社區仍有潛伏感染案例,台北市及新北市同步決定「維持禁止內用」的政策方針。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,新北市具地區特殊性,暫不放寬餐飲內用,未來將階梯式滾動調整。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,「群聚吃飯擺最後」。
降級非解封 社區清零不是最大目標
鑑於社區感染風險猶存,北部地區也還有零星群聚個案,各界擔心降級後疫情會再度擴大,形成「解了又封」的困境。對此指揮中心強調,降級不等於解封,目前尚未到可以解封的時候,「社區清零」也不是最大目標,控制疫情為優先。
尤其雙北個案較多、潛藏無症狀感染風險高,要完全清零相對困難。但若在經濟、管控疫情與防疫疲勞間取得平衡,抗疫效果就會越好。指揮中心未來將從強化預防與應變能力著手,並在醫療量能足夠的前提下,滾動式放寬防疫規定。
戴口罩社交距離規定不變 青年族群納防治重點
而原先「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」指引中,二級警戒未強制規定外出戴口罩。但陳時中表示,這次降級後採取逐步鬆綁,無法維持戴口罩、社交距離的場所,就會越慢開放;避免像國外一樣突然鬆綁,導致疫情短時間內回溫,重回緊縮措施。
由於本土確診年齡出現下降趨勢,指揮中心也要求地方政府將青年族群納為重點防治對象。針對公費疫苗意願登記開放至18歲以上,但接種順序採「長幼有序」原則,可能造成年輕世代產生相對剝奪感;陳時中則表示,將盡速讓接種年齡往下移動,保護青年族群。
養成個人防疫習慣 才能接近「正常生活」
國內疫情尚有進步空間,個人防疫仍不得鬆懈。外出接觸任何物品,都應確實消毒、避免用手碰臉。尤其潛藏健康疾病或慢性病患者、高齡長者、孩童、孕婦等族群,都是常見的染疫高風險群;即使降級,非必要可先待在家中,減少染疫風險。
醫師也呼籲,未來還是得戴口罩、勤洗手、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,將個人防護行為內化成每日習慣,才能讓台灣不再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,維持「接近正常」的生活,降低病毒傳播風險。